LV洽购《巴黎人报》
法国主流大报背后的老板都是谁?
发布时间: 2015-05-27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
【欧洲时报】法国《快报》披露,本周二(26日),世界奢侈品行业领头羊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LVMH)大老板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宣布,路易·威登集团有意从阿莫里报业集团(Groupe Amaury)手中收购法国大报《巴黎人报》,目前收购事宜已经进入到排他性谈判阶段。
听到这一消息,奢侈品领域的一些专家们顿时“风中凌乱”了,因为这奢侈品行业表面看起来和媒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各取所需:企业联合媒体已不是“新鲜事”
事实上,早在2007年,路易·威登集团就以2.4亿欧元收购了法国《回声报》,并囊括了其旗下的《回声经济日报》、广播及投资杂志。在网络媒介对传统报业的激烈竞争和打压下,《回声报》也成为去年唯一一家营业额有所增长的报纸。
但是阿诺特此次收购《巴黎人报》的行为却让很多分析师直呼“看不懂”,法新社的一位分析师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可以理解阿诺特为何收购《回声报》,因为毕竟《回声报》是经济领域的传媒,但是这次我却看不懂了,我没有找到路易·威登和《巴黎人报》之间的任何协同作用。而且阿诺特本人的财富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家报纸的开销,但是他却以集团的名义收购一家报纸,这并不符合经济上的逻辑。”
路易·威登集团旗下管理的品牌多达60家,其中包括时尚品牌路易·威登、芬迪、纪梵希、马克·雅格布,酒类品牌轩尼诗、酩悦、康培里侬香槟王,珠宝和钟表品牌宝格丽和尚美巴黎,化妆品牌娇兰及化妆品供应商丝芙兰。
虽然路易·威登集团没有对收购《巴黎人报》的原因做出解释,但是该报业现所有者阿莫里集团在其声明中表示:“路易·威登集团希望加强在媒体领域的活动,并在传媒界拥有一席之地。而《巴黎人报》也希望依靠路易·威登集团的力量继续发展。”
其实,《回声报》也并非唯一一家由路易·威登集团注资的媒体,2014年时法国媒体Médiapart曾向商业法庭披露:路易·威登集团旗下子公司曾于2013年5月向《L'Opinion》日报提供600万欧元资助,并同样向出版公司《Slate.fr》提供30万欧元资助。
一位分析师表示:“路易·威登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在奢侈品行业,所以必定不会把传媒业当做头等业务。路易·威登的目的在于拥有一支对其有利的传媒力量。并不单单在法国,企业巨头联合媒体这一策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位分析师同时表示:“这类收购案并不会带来经济利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阿诺特没有以个人名义而是以集团的名义进行收购的原因,能分担的损失为什么要独吞呢?”
另外,现在大环境也在改变,媒体的资产价值正在下跌,比如《新观察家》的出售价格仅仅在400万至500万欧元之间,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对于媒体的收购难度,更多的企业或者企业家愿意接受这种收购案。
事实上,法国各大媒体背后的“大boss”来头都不小。
《解放报》和《快报》的控股人是拥有法国和以色列双国籍的电信富翁帕特里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他是法国电信集团Altice的创始人。2014年,法国新闻周刊《新观察家》则被出售给了法国《世界报》,而后者则由三名法国商人控股。他们分别是:Xavier
Niel,法国电信公司Iliad的副董事长;Pierre Bergé,奢侈品行业企业家,也是圣罗兰品牌的创办人之一伊夫·圣罗兰的遗产继承人;Matthieu
Pigasse,前财政部高级官员,现Lazard银行法国区委派经理、欧洲地区副董事长,他同时也是法国赫芬顿邮报的股东之一。而《费加罗报》的控股公司竟然是法国航空业巨头公司达索集团。
媒体业“挣扎” 法国政府也频频出手解围
如今从整体上看,法国媒体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其实,除了依赖企业注资,法国政府也会出手为媒体界“解围”。
上海《第一财经周刊》指出,无论针对细分市场的刊物还是面向大众的发行量更大的大报,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技术带来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冲击,媒体业也在接受政府资助。2013年法国的报纸和杂志接受的政府补助多达4亿欧元。法国印刷业统计机构OJD的数据显示,如今发行量占据前7位的大多是电视指南,而前10位垄断了八成的读者。即便是立场中间偏左的《世界报》和中间偏右的《费加罗报》这两份主要报纸,也在2014年获得了法国政府超过1600万欧元的资助。
“面对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法国政府会出手相助。它们会减少对印刷刊物的税收,增加刊物在公共机构、交通工具上露面的机会。刊物本身也应该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尽可能衍生出一些附加产品—比如咨询服务、编程资料库、开发第三方产品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许铁兵如是说。
不过,并非所有媒体都在等着企业或政府“拯救”,一些细分市场的刊物正尝试“自救”。
法国同性恋杂志Têtu最初的想法是专属于男同性恋群体。在经历瓶颈之后,Têtu首先调整了广告版面,把只针对同性恋群体的广告集中放在了增页So
Têtu中,其他页面则腾给范围更广的广告商,这吸引了不少时尚类广告商的投入。“为了让它看上去更大众化。”曾在Têtu担任杂志助理的Bertrand
Regnaud说。
Têtu杂志的受众平均年龄为38岁,“能覆盖到有消费能力的男同性恋群体”是它吸引广告商的说法之一。它开始变得和一本普通时尚杂志没有两样—封面常常是一名打扮精致的性感男模,内页也能看出精心设计过的痕迹,唯一能辨别出它的受众特点的可能只有封面上的小标题。它还增设了一个专门针对15至20岁的同性恋群体的栏目。2011年推出的iPad版本也帮助它提升了不少订阅量。
虽然读者规模不大,但《美好艺术》(Beaux Arts)这类艺术类杂志因为充当了艺术家和藏家之间的交流平台,也能有些不错的收益。
同样不依赖广告和政府资助,一个在法国创立6年的媒体创业公司Mediapart,通过揭发大量法国政界丑闻和调查性报道,以订阅制初步获得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人们依然期待看到真正不党不私的新闻,并愿意为此付费。
“人们需要媒体来为他们提供信息,这一点即使媒体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丝毫不能妥协。”CELSA的教授Valerie Patrin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