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致词

 

介绍

章程

成员

 

 

 

 

 

 
 
 
 
 
 
 
 
 
 

商务指南

 
 
 
              

法国歧视历久不衰:没有一张法国人的脸,移民何谈融入?
发布时间: 2016-01-12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 秋实 编译

 
【欧洲时报秋实编译】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和国立人口研究所(Ined)做了一项广泛深入的移民问题调查,8日公布于众。报告揭示,虽然“多数”移民都认同了新国家,但法国很难使移民融入,以至移民第二代的认同感不如第一代强。

研究人员对2.2万多人做了调查,起草了这份名为《历程与族裔》(Trajectoires et origines)的调研报告。报告作者之一、Ined研究员博舍曼解释,在法国,“融入是单向的”,而且各种各样的歧视历久不衰。

移民后代没被当作法国人

研究员从就业、宗教信仰、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调查,指出一方面,多数移民和移民的后代都认可这样的句子“我感到自己是法国人”或“我觉得在法国就是在自己家”(这个比例在第二代移民中达93%)。可是他们经常撞到“否认法国特性”这堵南墙,让他们清醒意识到自己的族裔。

因为法国特性不以国籍或文化惯例为依据,如语言,而是以是否“长得像法国人”的看法为着眼点。首当其冲撞上这个枪口的是“明显的少数族裔”,即非洲人、马格里布人和亚洲人。而欧洲人的后裔几乎从未遇到这个问题。

例如,50%以上的非洲裔移民,即使入了法籍,也“认为别人不把他们当作法国人看”。由此产生特性不协调现象,这种现象“经久不衰,甚至逐代加剧”。

博舍曼认为,这使同化论有点站不住脚。这种理论“说移民深受成见之害,但随后就过去了。不,这是过不去的坎”。

二代不如父母成功

直接后果是,第二代移民不如父母成功。在所有有关社会文化方面(家庭、语言等),一代比一代确有进步。但在社会经济方面就障碍不少,如学校或就业,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一现象主要冲击男孩:“好些数据表明移民儿子的处境比移民本身差”。而女孩的情况相反。报告指出学校的作用很关键。

在“明显的少数族裔”中,三分之一的男孩中学肄业。他们在学校吃这么大的亏,进了劳工市场处境就非常不利。

研究人员未做出解释,但在考虑这是不是学校以族裔看人,对男孩有歧视性待遇造成的。

即使在职业生活中,报告的结论没那么决断,但人们还是可以感到学业的影响,男性的工资差别大于女性。

报告指出,男子中歧视性讲话和种族主义言论也比女子多。这些言论反复出现在移民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

歧视现象很普遍

报告指出,47%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裔、32%的摩洛哥裔及30%的阿尔及利亚裔受访者声称遭遇过歧视。受访者宁可把种族歧视的经历化小,而不愿夸大。

有人指出存在“反白人的种族主义”。研究员对这种争议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这是“少数”现象,特别是性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一现象对职业生涯或学校学业不会造成任何后果。

这项调研是2008年和2009年做的,未涉及移民第三代,因为很难把握。但博舍曼强调,这对下次调查来说是个关键。因为衡量“因族裔不同而形成的不平等现象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

报告建议,为此应当拥有经常衡量这些不平等现象的财力物力。但法国很厌恶进行种族方面的统计,这么做堪称一种挑战。